今日头条官方网站(字节正在内测一款新)

听说字节跳动正在内测一款智能阅读工具产品「识区」时,我的心情是复杂的。嗯?一个今日头条不够,还想要用算法为更多用户制造信息茧房?但同一时间,一些即刻用户也在小范围对识区 app 进行安利,称它「在打破信息茧房」「今日头条的另一种打开方式」「跟当年的即刻好像」,莫名引起了我的好奇和兴趣。多说无谓,不如还是上手看看。以另一种方式打开今日头条识区 app 的官方 slogan 是「定义你的阅读宇宙」。跟今日头条那种看不到尽头的信息洪流相比,它更像是一个有条理的资讯收纳箱。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你可以在推荐界面随便划划,寻找感兴趣的话题,发现并加入有意思的识区。「中古互联网传送门」「流行乐坛观察」「人人都爱谐音梗」「日式美学馆」「影迷的自我修养」……这些识区就像是一个个兴趣圈子。加入成为成员后,你可以在这里阅读和点亮(相当于点赞收藏)内容,留下评论,或发帖分享你的思考和观点。尤其建议打开全页阅读模式,清爽又干净:▲ 默认阅读为今日头条网页,点击黄色圈圈处打开全页阅读模式,可以去掉广告等不相干的网页信息如果不满足只做一位睿智的读者,你也可以自行创建识区,成为「区长」。每位用户最多可创建 3 个识区。识区内容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来自从订阅源抓取聚合的资讯。这些信息源基本都是今日头条的创作者。为识区 Bot 配置订阅源时,系统会先询问你感兴趣的主题,并提供发散思路——比如输入「Apple」,界面还会额外显示 3-5 个相关关键词「iPhone」「AirPods」「Apple Watch」等。这种奇妙的做法,一方面能帮助找到更精准细分的资讯内容,另一方面,也为用户提供了无限延伸和联想,能帮助打破信息茧房。关键词选定后,算法会生成推荐一些订阅源。你也可以另外通过搜索添加或导入 RSS 链接,来调整自己的订阅列表,获取今日头条围墙以外的资讯。一个小小的提醒,Bot 的筛选规则非常粗暴直接,它搬运发布的内容默认必须符合两个条件:1. 来自订阅源更新;2. 标题包含你所选定的主题词。而手机端无法对此进行修改,只能在网页端(https://shiqu.cn/)操作。「像是回到了早期的即刻」说到这里,识区 app 的玩法基本变得清晰起来:RSS + 兴趣。RSS(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指的是简易资讯聚合,在 web 2.0 时期,人们精心挑选信息源进行订阅,快速方便地获得推送和聚合。而今天,有各种社交网络占据眼球,通过 RSS 获取资讯已经成了一种小众的、复古的、甚至被时代遗忘的行为。▲ 目前较为活跃的 RSS 阅读器:Feedly跟 RSS 相比,识区 app 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订阅信息源的操作门槛。而跟今日头条相比,它又显得更有人情味一点,起码内容的筛选背后有人工参与(区长),而不只是算法粗暴直接的「猜你喜欢」「为你推荐」。早期的即刻,也是相似的模式。即刻产品经理 Kyth 曾在一篇文章《RSS 二十年》中分享称,即刻从第一天就很清楚 RSS 的精神内核和局限性,以及即刻的优势在哪:传统 RSS 只是机械地订阅一个信息源(即相信一个信息源、人或者机构,能稳定持续地生产出符合自己预期的内容)。但比信息源更原始、更本质的需求,是想订阅一个信息,对一个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感兴趣。「利物浦输球提醒」、「现在 Twitter 上在流行什么」、「Kindle 降价提醒」,这些东西在公开的、老旧的互联网和 RSS 的基础目录里,是缺失的,或者说至少是分散的。以及更多主题,是没有人想到过的。这些都需要技术、品味、灵感和洞察。▲ 早期即刻截图而即刻用户 @郭阳振 Kongsen 对识区的观察认为,算法推荐信息流的下一步,可能会是基于用户生成的人工推荐信息流(UGRI)。一个个去中心化或不那么强中心化的 KOL、KOC 们在自己创建的页面/圈子/入口处推荐自己觉得优质,有用,有趣,有料的内容。这些内容本身是互联网或者任何一个内容生产和分发平台已经存在的,核心用户或推荐人只是经由自己的品味,喜好,对内容的敏感度,以及媒介素养对信息进行主动的筛选过滤和推荐。在这样的语境下,你可以将大大小小的识区视作一张张主题不同的阅读清单;也可以加一点号召力,将它变成兴趣相仿的同好聚集地;甚至加一点想象力,让它成为展现个人趣味的「电子杂志」或「赛博展览」。这种模式不是冷冰冰和生硬的,它可能带着一些恶趣味,一些粗糙的观察,以及人与人之间沟通分享的本能。从 RSS 复古到关掉个性化推荐,我们对算法的再一次反思2013 年 RSS 阅读器 Google Reader 宣布服务关停后,张一鸣撰文为这一行为鼓掌叫好。他指出,传统 RSS 的模式对用户要求太高:他们必须信息组织能力强,知道需要的信息在哪里;也需要自制力强,才能定期整理并控制订阅源的数量。这样的一款产品「注定不会走得长远」。在当时,他认为更适合大众的智能阅读产品,应该是基于算法的个性化推荐。▲ Google Read 服务关闭,被认为是 RSS 时代的落幕。图自 VentureBeat而今天,跟今日头条同出一个师门的识区 app,提出要让用户「重拾主动权」。这不仅是对今日头条的一次扩张和升级,也反映了时下互联网的「反思算法」热潮。自 2012 年推出以来,今日头条一直饱受诟病。妈妈的信息流满是广场舞精选,爸爸的首页只有军事政治新闻,算法太懂你了,它知道你喜欢什么,于是不停向你投喂什么。这种资讯阅读方式也因此带来「信息茧房」问题,将人的视野收窄得以为世界只有眼前的这般模样。识区 app 的出现,相当于提供了另一种解题思路,它不仅可以活化今日头条的生态内容,还可以为头条系带来精致克制的形象更新。它甚至在间接地传达着这么一种信息:嘿你看,今日头条不是没有好内容,只是你之前没有发现而已。▲ 图自今日头条过往每一次有算法操纵事件发生(比如 Facebook 的剑桥分析丑闻),都有人在呼唤 RSS 复兴,提出人们应该保持独立思考能力,不被算法所迷惑和干预。而近两年来,对算法的反思也为内容消费带来一股复古潮。跟在社交网络上追随热点相比,一小部分用户选择回归 Newsletter。被称为「美版公众号」的 Substack,去年估值达到 6.5 亿美元,付费用户超过 100 万,甚至还在最近推出了阅读器产品。它的复古魅力在于,用户可以更主动地进行挑选和订阅,跟信息源之间保持一对一更亲密的沟通,另外,付费还能为创作者带来行为激励。▲ 图自 Substack,创始人本身也是 RSS 阅读器爱好者Instagram 从 2016 年开始将信息流改为算法推荐,却在今年 3 月宣布提供恢复时间排序选项。这一举措,也是对 Instagram 算法危害青少年心理健康、带来「信息茧房」问题的尝试修正和回应。▲ 图自 Instagram3 月 1 日,《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在我国施行,微博、微信、淘宝、哔哩哔哩、抖音、百度、大众点评、小红书等 app 都陆续上线了「个性化推荐」开关。我的同事黄智健,看着自己关掉个性化推荐后的 B 站首页表示,「我的世界变得广阔了」。▲ 左为关闭「个性化推荐」前的 B 站首页,右为关闭后我们不是想要在这里痛斥算法如何吞噬人的大脑。某程度上,算法也是一种帮助决策和筛选信息的方式,它不是非蠢即坏,也不是非黑即白。而从 RSS 到 Newsletter,从恢复时间排序到关闭个性化推荐,复古的内容消费方式「卷土重来」,对算法的依赖被重新警醒,这些背后都是用户本身希望能重拾多一些主动控制权。▲ 图自 Unsplash面对信息茧房、信息过载的问题,识区 app 也未必是足够好的解决方案——即使是简易版、兴趣版、有算法辅助的 RSS「用户自订阅」,它仍然跟人的信息组织能力有着强关联。它的出现不过是再一次告诉我们,我们不是只能被动接受算法投喂,我们永远有拒绝让渡、保留多元开放思考的权利。如果不甘随波逐流被困在围墙里,你需要对自己摄入的内容负起责任。


本文出自快速备案,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s://www.xiaosb.com/beian/44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