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魂网站(83年乔冠华病逝)

1982年年初,乔冠华的肺癌再次复发,这一次已经转移到颈部。医生的诊断很快就下来了:最多只能再维持3-6个月的时间。一份病危通知书,被送到了其妻章含之手上。这一天,距离毛主席说“他写的文章足足等于两个坦克师”,已经过去了43年;距离他在联合国那次著名的仰天大笑,也已经过去了11年。岁月匆匆,昔日曾和他一起在联合国为新中国力争的老同事们,多数已不在人世。此后的日子里,他的坚强让医护人员都颇为钦佩。他每天坚持散步,打起精神去北京医院接受化疗。遇到熟悉的医护人员,他总是能跟他们打成一片,谈笑风生。一般来说,得了绝症还能笑得出来的,无非两种情况:要么,家人隐瞒了他真实的病情;要么,他知道病情,却对这个世界已无太多留恋。很显然,乔冠华不属于这两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弥留之际,乔冠华到底经历了什么?比他小22岁的二婚妻子章含之,为何会在他病逝后,大喊:我活不下去了?本期,笔者要跟大家说的,便是这些尘封的往事。一:世人记住了他的笑,却往往不知他的苦乔冠华是江苏盐城人,1913年出生,家境是极为不错的。16岁那年,他考上了清华大学,既成了这一届最小的学生,也成了整个家族的骄傲。此后,他先留学日本东京,后又入读德国图宾根大学。年轻时的乔冠华,用实力证明了什么是来自东方的才子。仅用一年多,他就在德国拿到了哲学博士学位。全面抗战爆发后,乔冠华放弃了在德国优越的生活环境,回到香港,担任一家报社的编委。他首次在华人圈扬名,是因为一次有名的“神预测”。那是1940年的一天,27岁的乔大编辑和一群中外记者,聚在一起,讨论对欧洲战局的见解。 听完外国记者们的见解,一身狂气的乔冠华站了起来,大声对他们说:“我可以告诉大家,三天以后,巴黎将不战而降!”很显然,乔冠华的话戳伤了大伙的心。毕竟,大家都不希望结果是这样的,但根据当时的情况,乔冠华硬是做出了这样的客观分析。见同行们都露出不敢相信的眼神,乔冠华掐灭了手里的烟头,又淡淡地加了一句:“诸位请看以后的报纸好了!”三天后,法国投降。乔冠华因为这次“神预言”,一举成名。此次“预言事件”后,乔冠华更加积极地研究。1939年,他经廖承志等人介绍,申请加入我党。当时,他的申请书是直接交到毛主席手里的,由毛主席和周总理亲批。拿着他的申请书,毛主席对身边的人说了这样一句话:“他写的文章可是好啊,有分析、有气魄,文章有如千军万马,我看一篇他写的文章足足等于两个坦克师哩!”此后,乔冠华受到了毛主席和周总理的重用。1942年,29岁的他遇到了挚爱:龚澎。几乎从第一眼见面,乔冠华就被龚澎所吸引。当时,龚澎28岁,曾担任周总理的外交秘书兼翻译。她不仅长相出众,而且知识渊博,讲得一口纯正的英语,写得一手极好的文章。两人共同的朋友冯亦代夫妇看见了,在背后讨论:“一个才子,一个才女,依我看,老乔和龚澎真的是天生一对!”1943年11月,在冯亦代夫妇的撮合下,两人真的结婚了。得知这件事,周总理和毛主席都很高兴。周总理夸冯亦代夫妇:“你们这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毛主席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送了他们14个字:天生丽质双飞燕,千里姻缘革命牵!自此,这对外交界伉俪,开始了27年的婚姻佳话。生活幸福的乔冠华,在此后办成了很多大事:1951年的朝鲜停战谈判,他由周总理亲自点将,担任高级顾问,让美国人见识了中国外交人员的风采。1953年停战协议达成这一年,他刚好40岁。1955年的“中美会谈指导小组”里,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次会谈,他和同事们要回了钱学森。此后的日内瓦会议、各种外事访问,基本都有乔冠华的身影。而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女外交家的龚澎,站在丈夫身边亦是毫不逊色。她的机智、大方,甚至让不少外者生出倾慕之情。他们,成了人人羡慕的外交家夫妻,他们的合照是这样的:幸福的人,笑容总是写在脸上的。这样的美好,一直持续到1969年。因为过度劳累,龚澎病倒了。最后时刻,乔冠华日夜守在在妻子身边。见了那么多大场面,他从未像此时这般害怕。1970年9月20日,一代才女龚澎离世,年仅55岁。此后的乔冠华,从外表看并没有什么异常。白天,他忙碌在外交事业上,做事仍然干净利落、雷厉风行。但晚上回到家里,他只能对着妻子的照片,一遍遍地看。到最后实在看不清时,他就拿来放大境,边看边哭。有一天,老同事符浩突然接到他的电话。电话那头,乔冠华用沙哑的声音说:“我受不了啦!老符,你若有空就过来陪我聊聊吧!”这是符浩唯一一次,见乔冠华这样。对于这段时间的乔冠华,著名旅美作家韩素音,也曾回忆说:“我见到他,谈起龚澎。我们两个相对望着,都哭了。”是的,乔冠华是个性情中人。正因如此,1971年当中国重返联合国时,他才会有那次被西方称为“笑容震碎天花板”的仰天一笑。只是,很多人却忽略了:当这样的性情中人遇到过不去的坎时,往往也是最容易沉浸在悲伤中不能自拔的。二:章含之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章含之的出现,对饱受丧妻之痛的乔冠华来说,是一种“拯救”。章含之比乔冠华小22岁,他们相熟时,她不到30岁。作为一个才女,章含之的身份很多,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钊的养女,曾教过毛主席英文的女老师。1972年,一年一度的联合国大会又来了,乔冠华带领中国代表团参加,而章含之则是一名随行工作人员。一开始,章含之并不太敢接近乔冠华,总觉得此人有着诗仙李白的那种“狂傲”。他很忙,事无巨细,似乎有用不完的精力。而当像章含之这样的工作人员犯错时,乔冠华总是会毫不犹豫地指出来,不留任何情面。章含之发现乔冠华的另一面,是一次偶然。那天,代表团住进了一家洲际旅馆。章含之去找乔冠华汇报工作,屋内的灯光很暗,乔冠华就那样独自坐在长沙发的一角。没有了平时的朝气,他的疲惫、忧伤,全都写在了眼睛里。这样的乔部长,是章含之早前从未见过的。但这,恰恰是乔冠华独处时最常有的状态。章含之甚至不敢说话,只是那样静静地待在一边。过了许久,乔冠华才意识到她的存在,指了指旁边的小沙发,说:“坐吧!”随后,章含之把第二天要用的资料,交到了乔冠华手里。工作的事谈完,乔冠华说出了肺腑之言:“我知道你对我有意见。你不要放在心上。我很可怜……我心情不好,你不要生我的气。”章含之默默地点了点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甚至她也不知道对方为何会说自己可怜。坐了几分钟后,她说:“我走了!”乔冠华点了点头。有时候,爱情的出现,往往就是那么一瞬间的事。此事之后,两人的感情在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好。数日后,因国内的工作需要,章含之被紧急调回国内。当时,她订的是11月8号的机票。结果,这天纽约下起了大暴雨,雷电交加。乔冠华认为这种情况下飞行不安全,于是,他竟当众“失态”了一次。他当着大伙儿面说:“今天不走了!不能冒这种险!我的决定,我负责。”当然,章含之还是出发了。因为太担心她,乔冠华每隔一小时就打电话到机场,询问飞机起飞的情况。从这时候起,章含之其实就意识到了乔冠华对自己的不一样。但她并不打算让这份感情继续下去,她开始疏远他,回避他。有一天,章含之突然接到乔冠华的电话。电话那头,他用英语说出了那句:“我爱你,愿意嫁给我吗?”章含之拒绝了,她说:“谢谢你,但这不可能!”乔冠华问了为什么,章含之的回答是:这个社会可能容不得我们的结合。不是不爱,只是不敢。而章含之之所以会认为,他们的爱情不会为社会容许,本质上是因为上一段失败的感情。章含之曾在22岁时嫁人,并生下一女。婚后他们有过甜蜜的时候,后来却越走越远。这段感情纠葛,曾一度闹得沸沸扬扬。最后,还是走到了尽头。乔冠华其实也明白章含之的顾虑,她确实需要时间才能从那段感情里走出来,他只能静静地等待她想通。最终,乔冠华等到了。1973年年底,两人结婚了。对于这段感情,乔冠华的态度是:“不必多言,我们现在只想未来”!这一年,乔冠华60岁,章含之38岁。此后的乔冠华,迎来了另一个事业顶峰。每一年,他都是中国代表团赴联合国的不二人选。每一次联合国大会期间,他的个人魅力都从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外界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他经常在笑,有时是微笑,有时是开怀大笑,有时是讥讽的笑。每当他出现在国际舞台上,总是充满了来自东方的感染力。他频频登上各国报纸的头版头条,一家纽约的报纸,甚至登出了这样的题目 :大国家,大人物!而章含之为乔冠华做的,除了生活上的悉心照料外,则是陪着他熬夜翻译各种资料。朋友们明显看出了乔冠华的改变,都为他们高兴。三:弥留从1973年到1982年肺癌扩散,章含之陪着乔冠华度过了9个春秋。面对病情,乔冠华对医生说:“我是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因此,他不允许章含之对他隐瞒病情,所有的一切他都必须清楚地知道。为了照顾好他,章含之在他的病床边摆上了一张小床。每天只要他叫她,她一定听得到。她端茶倒水、忙前忙后,从不抱怨。这一切,都让乔冠华明白:妻子离不开自己。虽然,她从未说过。于是,他向章含之保证: “为了你,我一定要治好这个病!”经历了那么多,有妻子的陪伴,乔冠华相信自己能好起来。这是他乐观的真正原因,也是他明知得了绝症,仍能笑得出来的原因。乐观和爱情,终究还是创造了奇迹。在医院待了几个月后,乔冠华的肺癌居然得到了控制,章含之松了一口气。出院回家后,乔冠华开始继续写自己的国际述评,并为早年写的诗作注释。精神好的时候,他会把章含之叫到床边,以口述的方式写自传。就这样,他们从“死神”手上,抢回了宝贵的一年。第二年9月初,乔冠华忽然感觉喉咙一阵腥热。最终,他还是看到了最怕看到的东西:带血的痰。在院子里忙碌的章含之,听到声音后,迅速走进书房。乔冠华显然并不愿意她看到那口痰,他试图挡着妻子,却没能成功。章含之顿时一阵天旋地转,瘫坐在沙发上,全身颤抖。看着妻子绝望的模样,乔冠华强打起精神,安慰她:“大概只是肺结核犯了,没事的!”章含之不想再与他争论什么,只是果断地说:“我们马上去医院!”这次入院后,乔冠华再也没能回家。9月21日,乔冠华进入了生命的最后两天。好友夏衍拄着拐杖匆匆赶来,乔冠华拉着他的手,说了一句文天祥的名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天晚上,是乔冠华在人间度过的最后一个夜晚。他的状态,已经无法保持清醒。第二天一大早,乔冠华的精神似乎又好了起来。章含之高兴极了,以为丈夫又能创造一次奇迹。她对他说:“你今天真好!你要好了!”随即,章含之冲了一杯蛋白水,小心翼翼地把丈夫扶起来,让他枕在自己的手臂上。乔冠华带着笑意,一口一口地喝着那蛋白水。喝到六七口以后,章含之发现丈夫闭上了眼睛,嘴部动作也停止了。她慌忙地抽出手臂去按急铃,唤来了护士。后来,章含之才知道,原来精神突然变好是因为回光返照。1983年9月22日上午,一代才子乔冠华病逝,享年70岁。那天后来发生的事,章含之几乎都记不起来了。她只记得自己一直在哭,一直在喊:“我什么都不要,我只要你啊!”大家怕她承受不了,把她架出了病房。乔冠华的遗体,则被推进了太平间。章含之被送回家后,第一个前来看望她的,是好友杜修贤。一进到屋里,杜修贤便看见她躺在床上哭。他不想见到老友这样,便冲着她喊:“你不要这样躺着,你要起来!”章含之对杜修贤的回答是:“老杜,我没有力气了!我活不下去了!”这样的话,显然吓到了杜修贤,他说了很多安慰的话。其中最有效的是:“你要为老乔活下去!”在听到这句话时,章含之从床上坐了起来,下了地。数日后,按照乔家后人的建议,乔冠华的遗体告别会办得很简单。但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这都是一个特殊的告别仪式:因为,乔家没有给任何人发邀请,但街道却仍然被挤得水泄不通。这些人里有各界知名人士,有国际友人;有普通百姓,亦有青年学子。这一切,无疑证明了一件事:虽然他早已离开外交界,但世人并没有忘记这个曾给中国人长脸的外交“牛人”。就在外人无限遗憾时,章含之则做了一件让很多人想不到的事:她把丈夫的骨灰盒,从八宝山取了回来。她之所以这样,是要把骨灰盒放在自己的卧室里,日日守着。这样的举动,显然并非人人都能理解的。而对章含之来说,这或许是她活下去的动力。这样的相守,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直到1984年年底,在友人的多次提醒下,章含之才愿意让丈夫入土。章含之不愿意再麻烦组织了,打算亲自为丈夫找到最后的归处。因为乔冠华一生两袖清风,生前只给她留下一笔2000多的稿费。于是,她找到丈夫生前的好友李颢帮忙寻找。她向李颢提出了自己的要求:一个清静点的地方,墓地越简单越好。毕竟,这符合丈夫生前的节俭。就这样,1985年清明节,章含之带着丈夫的骨灰来到苏州,安葬在一个公墓里。墓地很简单,占地约16平方米。在墓地中间的一块黑色大理石上,刻着“乔冠华之墓”这5个字,而下方则用鎏金大字写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14个字,是乔冠华病逝前念过的,算是他的遗言。章含之认为,丈夫会喜欢这样的墓地安排……骨灰落穴时,章含之从怀中拿出一张早年和丈夫的合影。照片中,乔冠华神采飞扬,潇洒矫健;章含之则笑容可掬,年轻美丽。她把这张照片放在骨灰盒上,随丈夫一同入土。一切都完成后,陪同前来的一行人看见章含之跑入附近的一个树林里,坐在一块石头上抹眼泪。2003年,在丈夫离世20年时,章含之罕见地接受了一次采访。当记者问到“有没有考虑过再接受另一份感情”时,章含之说了这样几句话:“这是不能强求的。经过了那么一段以后,很难了。不可能有乔冠华这种机遇!”此次接受采访5年后,章含之病逝。


本文出自快速备案,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s://www.xiaosb.com/beian/4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