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网站(地图分享知识)

缘起2015年,我利用闲暇时间创办了一个名字很响亮,叫做“发现中国(ageeye.cn)”的历史地图网站。发现中国网站首页经过四年的发展,发现中国已经可以说是国内最早、最大提供在线地图制作分享服务的人文地理公益网站了。网站建立了“中国历史地图”、“中国古旧地图”两个专栏,“地图分享知识”是我们的发展理念。目前网站由18位志愿者共同运营,其中包括多位来自知名文史研究单位的在读研究生,以及数位经验丰富的地图开发者。由网站用户创建的各种各样的地图虽然号称“最大”,而且用户的学历水平很高,但不可否认的是,发现中国目前还是个非常小众的网站,即没有什么宣传,也没有任何收入。反而是网站的开发工作非常繁重。因此到了2017年底的时候,几个网站老用户成立了志愿者运营团队共同开发运营网站,并且后知后觉,准备运营自己的自媒体账号,由一位原来做过纸媒的成员专门负责。由我绘制的中国古代军事地理其实最开始我们是准备学其他人做公众号,几乎没人用过头条,但有人建议说,现在今日头条很火,要不我们也注册一个试试吧?2017年12月1日,负责自媒体的成员注册了一个叫做“发现中国知识地图”的头条号,发了第一篇头条文章,我和头条的故事就从这个时候开始。出发麻烦的是,团队中的人都没有任何新媒体经验,即没有定位,更不知道怎么写。恰巧这时发现一位网站用户,知乎上有20万粉丝的大V苏沉船,他用网站上画的地图回答过不少三国方面的问题,三国又是热门题材,所以就和他约定,把他的知乎问答改编成了文章发公众号,顺便也发在头条上。不过当时除了复制粘贴外,我们基本上对头条不闻不问。带图层管理、时间轴、历史记录的地图编辑器然而在2018年,公众号已经走下坡路,新账号实际上已经变得非常难做。我们做了三四个月后,发现公众号根本做不起来,不过区区500个粉丝,原先负责自媒体的成员也换了工作,再也没有空闲运营了。而我当时已经离职创业,忙碌于各种路演,自媒体之路才出发就要凉凉了。直到去年7月,虽然我们获得了“第二届中国地理信息创新创业大赛”武汉赛区一等奖,北京总决赛优胜奖的成绩,但当我和各路投资人面前接连碰壁后,发现资本并不青睐我们这种偏向历史地理的公益项目,于是一方面和大学科研机构做开发项目养活自己,一方面准备接着做自媒体加强宣传。第二届中国地理信息创新创业大赛获奖证书正好团队中一位小伙刚考上复旦历史地理研究所,暑假有了空闲,于是主动承担下了负责自媒体的任务。但另一方面,我们还是没有太多创作经验,只认为三国题材太泛滥,我们需要重新找一个有名且较少人涉及的题材来改编。几个臭皮匠商量后,决定联系网站用户,天涯神贴“地缘看世界”和中信出版社《谁在世界中心》的作者温骏轩老师,希望改编他“地缘看世界”帖子的中国部分。不过有意思的是,由于当时没足够多志愿者,我们准备放弃头条,不在头条上发任何东西了,直到后来我亲自登录头条号后,才发现头条上面有1500个粉丝,虽然很少,但已经是各大平台最多的了。而且最关键的是,虽然我们几乎没有管过头条号,但头条号却过了原创,还带来了唯一的30块收益,虽然不多,但我们决定继续做下去。摸索从去年8月到今年1月,我们连续发了12期“中央之国”系列,这个系列发布后,依然是首发公众号,头条则由团队另一位成员负责转发。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后,公众号的粉丝总算上千了,但依然看不到希望,而头条号的粉丝,却慢慢涨到了1万多,同时也第一次获得了青云计划的奖励,这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中央之国系列连续获得青云计划就在我们感受到了一丁点的希望后,另一个困难接着到来。负责改编“地缘看世界”帖子的成员,因为要开始写论文,必须暂停“中央之国”系列的更新,导致我们从今年1月8日到5月31日期间,只发了一篇投稿。但神奇的时,我们头条号粉丝却在自发的上涨,已经逐渐到了两万了。于是我们决定重点运营头条,把头条改成首发平台,发现中国也进行了大幅的调整。今年7月,发现中国正式放弃商业化尝试,我们决定保持它的免费公益性质,开源了代码,并通过开发的方式进行运营,同时将志愿者团队从10人陆续扩充到了18人,其中业余负责自媒体运营的有6人。团队中的成员,也陆续考入了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名校,️吸纳了多位考古学、历史地理学、地理信息学方面的研究生加入,团队逐渐壮大了起来。我在第十届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论坛历史GIS分会场上做报告而我们的自媒体运营策略也进行了调整,由于带中国的名称很难注册,又难进行加V认证,于是我们将账号名称改为了“地图书”,这也是我们一个新商业平台(ditushu.com)的名称,两者相辅相成。另一方面,我们认为创作应该立足于自由的分享,当我们不知道写什么时,完全可以想写点什么就写什么,而且一定要自己写优质的原创文章。所以从6月到8月期间,我们先立足于创作,发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比如一位同学跟着导师去日本考察,写了一篇《从“青春十八”谈起轨道上的日本,日本的轨道交通系统发源》;我孩子摇上了公立幼儿园,当晚就有感而发写了《六一,摇号记》,顺便参加了新写作大赛,目前得6.6分排名四十多位;7月10日我应邀参加了“第十届空间综合人文学与社会科学论坛”,于是把大会现场报告整理成《人文地理知识图谱的可能构建方法》;因为有文科生说编程太难,又尝试了两期《文科生学编程》。虽然发的内容乱了起来,但我们这一次找到了最原始的创作乐趣。发展目前网络上有多个历史类自媒体账号,都在采用发现中国的地图编辑器配图发文,比如网站用户运营的“历史总探长”头条号,几乎每期都会大量使用发现中国网站作图,在不断交流总结经验后,我们在九月开始了新的调整,并大大加快了更新频率。网站用户运营的历史总探长头条号首先我们明确了账号的运营方向,就是希望做一个以人文地理类知识分享和人文地理资源分享为主的账号。最近就陆续把收藏的各类地图做成了图集,把自己知道的一些有用网站写成文章分享给粉丝。我开始花费精力亲自写了多篇文章。由于我是一位近代史爱好者,于是把自己阅读近代史书籍的一些心得,写成了《图上近代史》系列,希望从世界史的视角,去解读中国近代史。除此外就是认真总结经验,比如之前的长文更的慢,阅读量还低,于是我把文章的长度减短,并根据官方的双标题指导意见,把标题修改为用户喜爱的风格。调整后的效果立竿见影,以前一篇文章阅读量往往才几千甚至几百,最近一两周文章和图集的阅读量纷纷上万,有一篇达到了近10万,一篇17万,还有一篇更是达到了23万,收益也跟着水涨船高,连续几天每天都在100以上,粉丝也快突破三万。最近几篇文字都成了爆文未来未来我们会和多家科研合作单位共同推进地图编辑器的开发,另一方面,未来我们会采用开放运营的方式来运营发现中国和地图书头条号,按季度发布网站和自媒体的运营数据、路线图、营收开支等,并通过完全公开的运营,吸引更多的网站用户参与运营。我们还计划邀请网站用户群体中的专家、学者、作者进行深度的访谈节目,欢迎你关注我们。同时我们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历史类和地理类头条号作者,能够使用发现中国地图制作分享平台绘制文章配图,通过我们美观的配图,让你的文章变得更精彩。#我和头条的故亊#


本文出自快速备案,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s://www.xiaosb.com/beian/47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