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网站建设(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

教育系统的全面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趋势,打造更加公平、开放、共享的未来教育新生态势在必行。要在数字化转型驱动下,实现教育信息化的转段升级,推动教育流程重组与再造。文/《在线学习》撰稿人 何曼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常务副主任吴砥“2022年是承上启下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之年。我国已凝聚了高度的数字教育发展共识:教育数字化是解决教育发展瓶颈问题的必然选择,是顺应国家数字化发展战略的战略选择。”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常务副主任、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吴砥与本刊对话时表示,推进教育数字化对于落实“双减”要求,加快教育评价改革,助力破解教育瓶颈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他看来,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改变教育发展的动力结构,促进教育研究和实践范式变革;同时利用智能技术助力教育流程重组与再造,推动教育系统的全面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成为教育的时代特征和研究热点在线学习:您如何理解教育部提出的“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吴砥: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主要任务包括建设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数字资源供给模式、探索大中小学智慧教室和智慧课堂建设、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评价方式等多项内容。教育数字化是解决教育发展瓶颈问题的必然选择。当前,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仍然是教育要解决的瓶颈问题,推进教育数字化对于落实“双减”要求,加快教育评价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只有面向教育需求、依靠技术赋能,才可能突破教育发展瓶颈。教育数字化是顺应国家数字化发展战略的战略选择。当前,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已成为国家战略,各行各业都面临数字化转型的挑战,数字化发展已有机融入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事业,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也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在线学习:请谈谈您所了解的国外关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创新举措和取得的成效?吴砥:数字化已经成为教育的时代特征和研究热点。世界各国纷纷出台国家数字化发展战略,推动科技与经济发展,更重点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目前,各国在这方面均有所突破与进展。其一,教学环境方面。各国都很重视基础环境的改善,比如新加坡推进中学生人手一台学习终端、韩国普及国家教育网络和资源终端,日本要求每天每个学生至少人手一台数字终端上一节课、任课教师人手一台计算机等。其二,教学资源方面。以高教慕课平台为例,中国已经是慕课建设应用规模最大的国家。同时,国际上的一些知名慕课平台也发展很快,截至2022年9月,Edx已与世界160多所大学合作推出3700多门课程,Coursera已与世界270多所大学合作推出5000多门课程。其三,教学模式方面。技术支撑的新型教学模式日益普及,如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通过慕课平台Udacity培养硕士生,学生只需在线修完各规定课程即可获得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据美国在线教育咨询公司Class Central统计,截至2022年1月,通过MOOC平台可在线获得的硕士学位数量已超过70个。在线学习:在您看来,当前我国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处于什么阶段?取得了怎样的进展?还存在哪些问题?吴砥:历经多年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已得到显著提升,基本的数字化教学条件已全面普及,正在逐步走向融合、创新、转型的发展阶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至2021年年底,全国中小学已全部接入互联网,拥有多媒体教室的比例达99.95%。二是数字资源的供给质量显著提升。截至2022年9月,教育部上线的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总浏览量约40亿次。三是信息技术应用常态化逐步实现。经历疫情期间在线教学考验后,大部分教师已经实现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常态化。成绩虽然显著,但也存在不足,主要包括:第一,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程度有待提高,具体表现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接入带宽有待提升,部分学校教室和实验室的数字化装备配置水平有限、教学应用场景的交互性和临场感不足等;第二,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机制有待完善,具体表现为教师对优质数字资源的获取渠道不够畅通、资源的建设质量与技术应用水平有待提升、全链条的资源管理评价体系尚未形成;第三,教师数字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具体表现为数字化教育理论指导有待加强、教师对在线教学资源和工具尤其是专用学科教学工具不够熟悉、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数字化教学创新能力不足等。调整教育发展动力结构 加快转型在线学习:据您分析,当前教育事业发展对数字化的需求体现在哪些方面?吴砥:一是教育数字化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内在需求。利用数字化手段准确刻画学习者的个性特征,为学生提供数字化和定制化的服务机制,可以助力解决规模化与个性化的矛盾,显著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二是教育数字化是推动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利用数字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推进“三个课堂”等方式使不同时空内的教学者、学习者共享名师名课,弥补“数字鸿沟”、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三是教育数字化是优化教育治理的重要抓手。通过完善一体化公共服务,打破数据之间的壁垒,加速实现数据共享和办公协同,可以有效提升教育数据治理水平,进而促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四是教育数字化是实现终身学习的有力支撑。通过支持开展自主学习,建设个人终身学习档案,发展学分银行,可有效保障终身学习成果的认定、累积和转换,以此为基础,就有可能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终身学习体系。在线学习:您认为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应从哪些方面着力?吴砥: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改变教育发展的动力结构,促进教育研究和实践范式变革,以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人的全面、自由、个性化发展。其实施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育理念的转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4(SDG4)强调确保包容、公平的优质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可见,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是各国对教育发展的一致愿景。但当前教育生产力与教育生产关系出现矛盾,因此,必须转变教育理念,利用智能技术优化业务流程、变革组织结构、重构教育生态。第二,教育教学的创新。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实际需要,利用智能语音识别和感知设备,创设临场感、交互性较强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发展基于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构建反馈机制,开展常态化跟踪评价,确保优质资源的长期、可持续汇聚;利用教育大数据驱动教学范式变革,助力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第三,教育评价的改革。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诊断和干预,结合在线评教系统有效开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过程化测评。借助智能技术建立学生线下/线上、校内/校外学习和活动的成长档案,全面记录和追踪学生校内外的成长轨迹,实现伴随学生生活全领域、学习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和具有个体自适应性的总结性评价,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第四,教师能力的提升。在智能技术的支持下,传统教师的很多工作,如批改作业、日常答疑、组卷阅卷等相对繁琐、重复的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都将部分被智能机器所替代,教师专注于识记、理解、应用方面的知识传授职能很多都可借助技术完成,教师的工作重心将更多转向能力培养、素养培育、心理辅导等,教师与智能教师协同合作的趋势日渐明朗。第五,教育治理的优化。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汇聚教育数据,可以促进教育政务与校务管理一体化,实现更加精准化的决策支持和更加精细化的资源配置,使教育管理从更多依靠经验到更多依靠数据,使教育服务从更多强调标准化到更多强调个性化,使教育决策从更多基于概略估算到更多基于精准测算。从而真正实现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线学习:您认为,在数字化转型驱动下,将构建出怎样的未来教育生态?吴砥: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在数字化转型驱动下,通过差异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支撑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通过新兴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打造更加连接、开放、灵活、身临其境的新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以数字化为支撑,打造“面向人人”“适合人人”的新教育。来源:《在线学习》杂志2022年10月刊(总第86期)


本文出自快速备案,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s://www.xiaosb.com/beian/49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