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姐姐網站(在爸爸的抖音裡)

去年《奪冠》上線 B 站時,我遠程教爸爸在他的平板上登錄瞭我的 B 站賬號,成功登錄後,我們兩人都陷入瞭尷尬的沉默中:爸爸看著滿屏幕的動畫和遊戲感覺自己進錯瞭 app,而我則不知道如何解釋屏幕上那個跳舞的小姐姐是怎麼回事。在我們的數字生活中,這樣的情形並不少見,媽媽的抖音裡,永遠隻能刷到當地侃大山的主播;爸爸的今日頭條裡,永遠隻能看到當今國際形勢的錯綜復雜;而我的 Bilibili 裡,要是看不到幾個跳舞的小姐姐,自己都感覺奇怪。而在這背後,正是算法這隻溫柔的巨獸。這是一個人人都在繭房裡的時代2011 年,埃及多個城市爆發瞭民眾大規模集會,要求總統下臺。當居住在紐約的兩個人分別在 Google 首頁搜索「埃及」時,卻看到瞭不同的結果:一個人的首頁滿是「埃及革命」的實時新聞,而另一個則是埃及的夕陽駱駝、歲月靜好。▲ 圖片來自:Eli Fariser:Beware Online Filter Bubble, TED talk, 2011這個故事是伊萊·帕裡澤(Eli Fariser)演講的一部分,而他演講的主題是:Beware Online Filter Bubble(當心網絡上的過濾氣泡)。也就是說,各大網站會根據你在網絡上搜索、瀏覽的痕跡來形成用戶偏好,用這個偏好作為給你推薦內容的依據,從而實現信息的個性化定制,讓你的首頁越來越懂你。這是好事,因為這樣你就不會看到不喜歡的內容,但這也是壞事,因為這樣你就不會看到不一樣的觀點。▲網絡給我們它以為我們想看的,而未必是我們需要的.你喜歡數碼評測,app 就給你推薦更多的數碼博主,你喜歡貓貓狗狗,刷新後就會看到許多萌寵視頻。當經常看模型開箱和小姐姐跳舞的我,在 B 站看到小姐姐開箱模型的視頻時,一時間陷入瞭沉思:這也是算法的力量麼?如果「個性化定制」成為網站和 app 的標配,那算法就限制瞭我們去接觸新信息的途徑,而封在這個符合個人喜好的氣泡中的我們,也很難突破屏障去尋找新的信息——那些被過濾氣泡刪除的信息,你可能永遠都看不到。▲ 不同人的推薦首頁是不同的.而隨著過濾氣泡的形成,我們的網絡環境也會逐漸封閉,聽到的大多是相近觀點的不斷重復,而且信息在不斷重復的過程中,還會逐漸的誇張和扭曲,處於封閉環境中的我們,對同一事件的判斷,會因為興趣愛好、二次加工、年齡學歷、主觀判斷,甚至傳播者的表達能力,逐漸脫離事件的真相——這被稱為回音室效應(Echo Chamber Effect)。▲ 送出祝福的 C,是壞人麼?當我們認定自己聽到的聲音是主流時,那些不同的聲音或者客觀的事實,就會被我們無意或者刻意的回避。奧運會期間,我的傢人因日本選手離譜的落地動作和高分而憤怒,因中國選手未向裁判致意而扣分表達瞭對規則的抗議,但在我拿出同樣落地動作的中國選手獲得高分和韓國選手未致意失掉金牌的新聞給他們看後,他們依然認為裁判有失公正。▲ 在這一項的評分上,裁判真的不公正麼?從我們被動的被過濾氣泡限制信息獲取,到我們主動的、心甘情願的把自己限制在一個信息繭房(Information Cocoons)中,主動去瞭解、接觸其他群體的意願、動機、能力,以及自身的判斷力都會減弱。雖然同一群體內部的交流會更加高效(因為大傢興趣和看法相同),一旦「破圈」,許多問題就會被瞬間放大,網絡的便利,並不會讓網友快速的相互理解。▲比如不理解周傑倫為什麼火的網友.群體決策要比個人決策更容易走極端,信息繭房的構成,也讓內部成員在決策時很容易出現極端傾向:我不認為明星錯瞭> 超話成員也不認為他錯瞭> 錯的是法律判決> 我們要去對抗法律——在群體的煽風點火中,很容易出現這樣離譜的決策。拒絕信息繭房,我們可以這樣做如果你想要看到同一事件的不同觀點、不同想法和不同的視角,去對抗算法,擺脫信息繭房,也不是沒有辦法。下面就教大傢幾種簡單的方法來擺脫信息繭房。明確興趣,專註內容在我們常用的 app 中,一般都會有三個欄目:關註、推薦、熱榜。如果你一直停留在推薦區和熱榜區,那你看到的隻會是被算法過濾之後的內容。▲ 比如我的 B 站首頁.隨著各個社區的完善,「大 V」之間的「夢幻聯動」越來越多,好的內容,即使有幾千贊同,也抵不過十幾個賬號互相抱團點贊。在熱搜榜單中找到真正實用有價值的內容,隻會越來越難。想看希望看到的內容,那明確興趣一定是最關鍵的。而且因為算法的緣故,如果你在不同平臺搜索同一話題,還會讓各個 app 顯得大同小異。所以我們建議在不同的 app 中,去搜索查看不同的內容。舉個例子,我們可以用微博關註第一時間的爆料和娛樂圈瑣事,可以用知乎看網友對社會事件的評價,可以用 Bilibili 關註興趣方向的 UP 主。善用平臺的搜索功能去尋找喜歡的內容,要遠比沉浸在熱搜榜和推薦區更有價值。全面瞭解,主動關註因為用戶屬性不同,同一個事件在不同群體內的看法也是不同的。前段時間,王者榮耀世界冠軍杯(KCC)的小組賽中,一個戰隊選出瞭不常見的陣容,並更換選手位置,以求輸掉當場比賽來獲得淘汰賽更輕松的賽程。但在微博兩個戰隊的超話中,我們看到瞭完全不同的兩種言論:一方認為合理利用規則無可厚非,另一方則認為控分「假賽」,沒有電競精神。我們不去討論這件事情的對錯,但如果你隻看一方言論,那就會獲得一個片面的結論。發現問題,去主動關註不同人群對這一事件的看法,才能更加完整的瞭解事件的全貌。關閉推送,善用搜索不得不承認,許多推送(特別是 Android 手機的推送)確實很有吸引力,而當我們點進去後,內容卻並沒有推送文案那麼吸引人。▲ 你管這叫現金?在我嘗試關閉除微信推送外的所有 app 推送通知後,發現沒有推送,並不會影響我的生活,在緩解被重復、低質量信息轟炸的同時,還減少瞭幹擾。這樣會錯過第一時間看到重大新聞麼?如果新聞足夠重大,其實根本不需要推送,社群以及身邊的朋友同事,都會非常積極的討論這件事的。得知事件後再去搜索,和看到推送點擊查看,被動與主動之間,你就已經對抗瞭算法對你的攻擊。回到現實,擁抱生活雖然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網絡,但對抗算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放下手機,擁抱現實。生活中有太多有趣的事情瞭,與其被豐富繁雜的網絡信息淹沒,不妨學習鍛煉、交友出遊,還沒有進入元宇宙的我們,少使用網絡也沒什麼大不瞭。我們真的要跳出信息繭房麼?算法讓我們被動的接受著海量信息,困住信息繭房中的我們短視又愉悅。可是,逐漸失去獨立思考能力和真偽區分能力的我們,明明獲取瞭大量的信息,卻沒有得到任何知識,明明積累瞭大群的粉絲,卻從未與他們相遇。8 月 20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通過表決,將於 11 月 1 日正式執行,明確規定瞭各類信息推送、商業營銷需要提供便捷的拒絕方式。不過,在擁有選擇的權利後,你真的要拒絕麼?跳出信息繭房,其實就是主動去看不瞭解的內容、不喜歡的觀點。當你發現同一件事有海量的觀點要處理、喜歡的明星並不是被所有人看好、認定的結論還有反轉,拉黑、取關、退出社群,這些「負面」的信息,很容易影響我們的生活日常,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中也是非常辛苦的。在文章的開頭,我說這一切的原因都是算法這隻「溫柔的巨獸」,一方面它無聲息的改變瞭我們的網絡環境,而另一方面它也幫我們過濾瞭繁雜信息,一定程度上緩解瞭壓力。這個溫柔的巨獸也存在於我們的大腦中,喜歡什麼、討厭什麼、無視什麼、關註什麼,在看到信息的那一刻,你心裡就已經有瞭主觀判斷。不要勉強,不要沉迷,在熱點中保持警惕,在信息中主動查找。我們要做的,是根據自己的承受能力,去一點點的瞭解不同的觀點,這樣,就已經比沉浸在信息繭房中,認定隻有自己是正確的要好太多瞭。


本文出自快速备案,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及相应链接。

本文永久链接: https://www.xiaosb.com/beian/52097/